第(2/3)页 同龄没代沟,有共同话题。 关键是,人帅,活好。 “字可分为字头、字腹、字尾……” “咬字着力点要准确,字要咬得正……” “字头起音清晰、短促有力,字腹声音响亮、稳定不变,字尾收音迅速、清楚自然……” 从周讯到荪燕姿,虽说沈浪是第二次指导职业歌手,却已得心应手。 周剑辉看得目瞪口呆。 他带荪燕姿来找沈浪,想的是作为歌曲创作者,更懂如何去表达。 哪曾想,沈浪各种抓细节,上到高中低音,下到咬字发音,面面皆俱。 怎一个厉害了得。 这是来对了! 而作为被指导的当事人荪燕姿,体会更深。 甚至比她的两个老师李伟松、李思松还要专业。 怎么说呢。 懂她。 懂她的嗓音。 懂她的唱功。 然后找出她和这首《遇见》最契合的唱法。 “小沈,Stefanie的换气声有没有方法可以改掉?”在指导的休息间隙,周剑辉问沈浪,他一直觉得荪燕姿唱歌时的换气声破坏了歌曲的意境。 “换气声只要不是大喘气的那种就没什么影响,这也算自己的声音的一种表现方式,还能够为演唱增添更多的表现力,我个人认为,燕姿没有改掉的必要,这反而是她的独特之处之一。”沈浪有不同的看法。 相较于专业人士数据化的分析,一系列复杂的理论以及生僻的术语,听众对于唱功的评判标准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音准节奏,一个是换气声。 对,也不对。 首先唱歌这件事情,再也没有什么比音准节奏错误和换气声过重更要命的了。 其次就是,换气声较为明显,不意味着唱功一定差,两者无直接关联。 听他这么一讲。 周剑辉一琢磨。 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一下子感觉荪燕姿的换气声挺好了还。 此时,周剑辉再看沈浪的眼神里是满满的后悔。 这么一个既能唱,又能写,还能教的人才,怎么就放过了,应该再争取的! 可现在后悔已经晚了,已经被别人拿下。 而且是竞争对手。 这下新索要起飞了。 在周剑辉胡思乱想之际,荪燕姿又唱了一遍。 在按照沈浪指导的进行调整后,明显是不同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