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嗯,那我订明天去燕京的机票,我在别墅等你。”荪燕姿开心的道。 这俩,一聊也是半小时,尽显浓情蜜意。 国内是上午,美国这边已经是凌晨,沈浪很晚了才洗漱上床休息。 第二天一早,乘飞机来到纽约,在机场里,有不少人认出了他,引发了不小的围观。 去年,沈浪提名格莱美,又拿了公告牌音乐奖,影响颇大。 不过,只是在亚洲地区大肆报道,而在欧美这边就提了一下而已。 可今年不一样了,首先是《沈浪·Towering waves》这张专辑让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跻身一线,然后12项格莱美提名,7座格莱美奖杯,令他成为是当下人气火热的世界级天王。 所以,这次不上头版头条,都对不起报纸销量。 《洛杉矶时报》:碧昂丝抢风头,沈浪接管流行乐坛! 《纽约日报》:流行音乐风向标揭晓,半百格莱美乐坛浮世绘,华夏歌手沈浪创历史! 《公告牌杂志》:二十一世纪最成功的流行歌手,流行天王杰克逊的接班人! 《泰晤士报》:格莱美的突破,沈浪的闪耀! 《时代周刊》:人气与实力共存,沈浪实至名归! 《太阳报》:沈浪,一个华夏歌手,成为了美国乐坛新天王! 大部分媒体是在吹,或者客观评价。 当然,也有一些媒体在批评。 比如美联社,尖锐地指出,一群已经逝世的艺人获奖,最佳新人奖给了一支已经解散的乐团,颁奖晚会严防“珍妮·杰克逊事件”的重演,格莱美不可避免地走上下坡路。 文章中指出,第46届格莱美奖颁奖典礼经过4个多小时的“流水作业”,在看似祥和的气氛中落幕了,但在乐迷心中,这个重人气而轻实力的商业盛会越来越没了看头,“金喇叭”的光泽正在褪色,初出茅庐的沈浪、碧昂斯分别捧回了7个和5个金喇叭,深受乐迷爱戴的邦·乔维依然榜上无名。 最后的评论十分犀利——格莱美就是一场秀,与音乐本身关系不大。 但是不管有没有争议,热度都已经挡不住了。 格莱美颁奖典礼后,沈浪的名字如同风暴一般席卷了全球娱乐界。 除了媒体的广泛报道,世界各地的明星们也在各自的社交媒体上发表评论。 艾薇儿称赞道:“上一届格莱美就现场观看了沈浪的表演,非常厉害的一个歌手。”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沈浪的认可和赞赏。 酷玩乐队表示:“我们都是玩摇滚的,知道他的实力,这次在年度最佳专辑上输给他,心服口服。”他们以同行的视角,对沈浪的音乐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 懂王的评论则令人忍俊不禁:“没有人比我更懂华夏,沈浪适合代言我的酒店。”这一独特的发言,为这场热度增添了一份别样的趣味。 贝克汉姆回忆起此前与沈浪合作世界杯主题曲MV的经历:“我们就互换了签名,我给了他签名足球,拿到了他的签名专辑,下一次见面,看看能不能换奖杯,反正他昨晚拿了7座。”他的话语中有开玩笑的成分,又有对未来互动的期待。 斯皮尔伯格也对沈浪给予了高度评价:“很有实力和魅力的明星,如果有机会,不管是在电影还是音乐上,都可以合作。”这位著名导演的认可,说明了沈浪已经破圈。 斯嘉丽约翰逊则表达了对沈浪歌曲的喜爱:“一直有在听沈浪的歌曲,我非常喜欢,希望他多多出英文歌。”她的支持,无疑显示了沈浪的魅力之深,超越国度。 这些明星们的评论,进一步扩大了沈浪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而欧美那边都火成这个样子了,你说说亚洲会是个什么样子? 原本,亚洲就是沈浪的主要市场,这次不得嗨翻天。 不过,此前出的全是中文歌,在日韩市场多为华人支持,当地的人气比较一般。 这次拿了奖后,一下子不同了。 其中,韩国媒体最为不要脸,直接发文表示,沈浪可能是韩国人,甚至搞了一对寻子的夫妻来做专访,说的头头是道,拿着一张马赛克照片,就说跟沈浪长得一模一样。 妈的,当沈浪看到这个新闻时,已经比划出那个手势了。 日本媒体就收敛许多,只是拿他跟一些知名的日本明星作对比,还搞了一个投票,标题是——【谁更具亚洲巨星的实力和魅力】。 然后,日本明星有宇多田光、中岛美雪、安室奈美惠等等,客观的说,比专辑销量,比世界知名度,沈浪现在是吊打他们的,但是,这是在日本的投票,本土有加成,更多的日本网友,都选择的是自己的明星,这再正常不过了,你拿这些人到华夏来投票,别说沈浪了,就是黄勃都能超过他们。 在机场磨蹭了好一阵才得以离开,沈浪也买了不少当天的报纸,看到这些不错的报道,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