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张辰感觉吴雨森就是被西方那套东西给洗脑了。 西方人很喜欢在战争片里宣传反战的思想,表达的是战争的残酷。 但这是东方故事。 东方虽然也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概念,但更多的是对大一统的认同。 不管是谁,生逢乱世,想的一定是大一统。 你要是想偏安一隅,当个军阀,手下人都得造你的反。 张辰给韩三坪讲了一个小故事: 一对白人情侣,情侣双方从小青梅竹马,恩爱非常。 女人有了身孕,小生命即将出生。 然后战争爆发了。 男人虽然不舍,但也只能应征入伍,只能留下怀孕的女人独自生活。 女人很坚强,一个人默默承受,孩子呱呱落地。 最幸福的时候,等来的却是丈夫的死讯。 女人成了寡妇,独自抚养孩子长大,她的后半生,最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跑去墓园,抚摸着丈夫的墓碑喃喃低语。 “这个小故事如果拍成电影,你猜西方的观众会怎么说?” “同情这对情侣,提出对战争的质疑~” “对,西方人一定会将之作为反战宣传片,宣传战争的残酷。” “但如果是东方人看到呢,比如我们华人?” 韩三坪一头雾水,想了想,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我们同胞的回答一定是——影片中的男性敌人已被我英勇的人民志愿军战士击毙!” 三爷一愣,然后哈哈大笑。 总感觉哪里不对,又感觉这就是我们国人的正常反应。 他太能理解张辰话里的意思了,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他爸14岁参加红军,他妈16岁参加革命队伍,这方面的熏陶可不少。 是啊,西方人看战争,只看战争本身~ 我们看战争,则看为什么而战,是不是必须战,如果该战,为了国家而战,为了下一代而战,那就战…… …… 《赤壁》上映第二周,崩坏的口碑开始发酵,也终于影响到了票房。 因为它是第一部三国题材大片,之前不少人还充满期待。 可看过之后不满的人太多,导致口碑崩坏。 第一周因为看过的人少,还看不出来。 到了第二周,口碑的影响开始显现。 坏口碑导致观影人数减少,上座率下降。 吴克波寄希望于第二周的票房,幻想着第二周票房破两亿,至少也得一亿票房吧。 但真实的票房却是只有五千多万,直接腰斩。 《赤壁》上下两部的总成本是8000万美元,约莫六亿人民币。 《赤壁》上的成本大概是三亿。 按照票房分账的规则,上部的票房起码要达到5亿电影才能保本。 而现在的形势,5亿不太可能,3亿都够呛。 这可急坏了二吴。 尤其是院线那边一点都不给面子,上座率不行立马就降了排片。 现在百分之三十几的排片,居然和《2012》差不多。 拜托,《2012》已经上映一个月了好吗? 偏心眼也不能这么偏的。 嗯,率先这么做的是嘉禾。 吴白鸽出离愤怒,在媒体采访的时候公开怒怼院线:“电影排片应该由观众来选择,而非院线自主决定,《赤壁》是一部好电影,上映第二周就遭到刻意针对,这是不公平竞争……” “不公平竞争?这是骂我们呢?” 董建强看到新闻后露出冷笑。 《2012》目前已经堪堪突破十亿,不管是院线还是星辰娱乐都别无所求,当然不会搞什么手段。 陈曦那火爆脾气,立马回怼:“挨打要立正~ 自己不行就承认自己不行,票房不好,非说是不正当竞争。 要不要我把上座率发出来给你看看,要真想针对你,首周末你连一亿票房都拿不到,你信不信?” “这家伙这是在给院线施压呢,含沙射影的,虽然没提我们,但句句都是我们,大导演果然是有文化啊……” “有个屁,真有文化就不会魔改三国了~” 说这话的是宁昊,这两天他也看了《赤壁》,被雷的不轻。 宁昊评价:“比《见龙卸甲》强,但吴白鸽和李仁港犯一样的毛病,对历史没有敬畏。 赤壁之战被改成了特洛伊,苦肉计被改成了美人计,最后的华容道也被改没了。 他怎么敢的?” 张辰耸肩:“其实也不是一无是处,开头拍的还是不错的。 曹操的剑履上殿,汉献帝的被掌控,挟天子以令诸侯,拍的就可圈可点。 但是诸葛亮的部分剧情,小乔,孙尚香的所有剧情简直就是一坨屎,还有最后的捉放曹,放着好好的关羽华容道的情节不拍,都拍了些什么? 你要真能修改一个比华容道剧情还牛逼的也还罢了,偏偏没有,我严重怀疑芦苇老师的编剧能力,这还是《霸王别姬》的那个芦苇吗?” 张辰对《赤壁》的评价是半部好戏。 前半部分铺垫到位,氛围渲染非常好。 后半部真没法昧着良心说好。 强行拉高小乔的作用,因为一个女人输掉一场关键战争。 编剧格局小得不能再小,最后放曹情节更是离谱,完全没有一点点政治常识,不受待见只能说明观众逻辑正常。 …… 月底了,求月票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