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想到这个马上要登基的皇帝,徐鹤感觉自己的处境似乎并没有随着自己的退让而变好,反而往越来越坏的方向发展了。 第一次,张璨想在帽儿山整治自己,虽然他也是被废太子利用,但自己却以退为进,求得双方的谅解,然后利用他对付了废太子。 自己当时将姿态放得很低,已经在书信上明确表明自己对储位不持任何立场。 张璨也因此回了信,双方最后还算融洽、体面地解决了这件事。 第二次。 东门之变。 自己明知张璨就是整件事后面的主谋,但因为早已摸清至正帝肯定会挑选“长君”继承皇位,所以再一次选择了退让。 那一次,他只针对蔡隆一人和五军营的人马,甚至张璨的心腹,薛宗铠和秦砚、顾守元等人都没有任何处置。 自己严守中立,让张璨的人留在内阁不说,更是没有跟张璨提及东门之变这回事。 他原本的想法很简单。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至正帝也肯定不行了,你登基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我还想在朝廷里混,那我不得罪你,我躲得远远的,这总可以了吧? 事到如今,徐鹤觉得自己真是幼稚。 没错,他的行为维持了朝廷的体面、维持了张璨的体面,维持了所有人的体面,但却坏了张璨的事。 估计无数个午夜梦回,张璨想到蔡隆的下场,都会吓出一身冷汗。 而这件事的始作俑者,不他妈正是自己? 亏得自己还以为,通过不断示好,能让对方对自己的印象有所改观? 幼稚,这不是幼稚是什么? 说白了,所有人,包括杨博都可以在张璨手下苟且,只要他一辈子不提废太子被杀的事情。 而独独自己不行! 因为,自己的存在就是在不断提醒张璨,他弑兄的丑态。 倒霉吗? 倒霉! 后悔吗? 不后悔! 若是再来一次,徐鹤觉得自己还是会这么做。 他虽然得居显位,但最少他还是个人,没有被权利蒙蔽自己的眼睛。 皇帝怎么对他,他不清楚,也不想搞清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