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辽东军的落幕-《大明:四哥造反,我打天下!》


    第(2/3)页

    辽东军A(杨文部):漂亮!

    辽东军B(祁王府部):要不咱俩也别打了,你干脆投降算了。

    辽东军A(杨文部):想特么什么呢你,我辽东军就没有投降的兵!

    辽东军B(祁王府部):跟着我们一块儿去打杨文也不行?

    辽东军A(杨文部):咕噜(咽口水声),我现在投降,会不会不太道德啊。

    辽东军B(祁王府部):什么特么的狗屁道德,走,跟我去弄死杨文!

    辽东军A(杨文部):弄死他娘的杨文!

    然后……辽东军A(杨文部),就变成了辽东军A(祁王府部)。

    朱桓派兵不断的骚扰辽东军,让辽东军的战力大大下滑。连觉都没睡醒的兵,能去砍人?

    而真正压死辽东军的稻草,是杨文自己作出来的。

    他的战略眼光告诉他,夺取山海关,就还有一线生机。想法很美妙,现实很残酷。

    杨文不仅没得到想要的山海关,还把一直中立的吕玉逼疯,将山海卫推倒了祁王府这一边。这一战中,山海卫的士卒和打了鸡血一样勐,因为复仇的火焰而不顾一切,此战斩敌一万二有余,其中有八千是山海卫所贡献的。

    杨文是个悍将,却不是个良帅。

    他能从一个偏裨将校一路走到辽东总兵官的位置,除去运气使然,定然也是有实力的。论打死仗,杨文是出类拔萃的者,但是挂帅,他不合适。

    杨文之所以能统兵十万,运气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胡蓝之狱”所造成的形势,将他推上了时代的巅峰。在先后平定了南方发生的两次叛乱之后,他开始得到朱元章的赏识和提拔。朱元章临终前任命他为北平总兵,受命辅左燕王朱棣镇守北方。

    靖难之役爆发后,辽东的战略地位一跃而上。耿炳文、吴高两人辽东主帅先后离去,让辽东陷入了无帅可挂的窘境。良将易得,良帅难寻,有帅才的人不是大白菜,辽东军在建文一顿霍霍之下,能挂帅的人走的走,废的废。

    无奈之下,建文只能任用颇有战功的杨文来镇守辽东,杨文也因此成为大明朝第一任辽东总兵官。

    杨文之所以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可以说,正是老朱的屡兴大狱,让大明将帅空虚,使杨文站在了他本不该有的高度上,若非如此,他应该只是某地的一员勐将,而不是辽东总兵,可谓成也老朱,败也老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