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回忆-《将兵天下》
第(2/3)页
此时从一开始便沉默的白甲书生终于开口问道:“当日,你可曾收到撤退的号令?”
陈寻几乎没做思考便摇了摇头:“我们跟草原骑兵交锋后,没过多久就被冲散了,当时我跟着老张头和祝老哥他们,我们并没有看到要求撤退的号令。”
陈寻知晓大师傅白甲书生的意思,有没有撤退号令和能不能撤退,对于已经阵亡的西北军将士来说这是有实质区别的两码事。若是把身负撤退指令担无力突围回城这件事看做是上天要亡西北军的“天灾”,那至死都没有接到后撤指令这件事,可就是切切实实的“人祸”了,仅一个用兵不当恐怕说不清主将李延年的罪过。
他又仔细回忆了当时的情形,自己确实不曾收到后撤的指令,也不曾收到掩护后方袍泽撤退的指令,于是又摇了摇头:“确实不曾收到。”
白甲书生闻言嗯了一声,轻轻吐出口气,道:“看来,西北之事,不简单呐。不过...”
话没说完,他又期待似的看向陈寻,纵然这件事一时半会难以理清楚,但有个问题的答案却是不言而喻,他希望眼前的少年也已经能够意识到这点。
陈寻看着白甲书生,那个问题他早已经发现,只是一直没有答案:“大师傅,草原人的大规模狩猎一般是在春季,那时候的水草最为肥美。不过,不是现如今的早春,而是得过了三四月份之后。”
白甲书生会心一笑,知道陈寻已经意识到了那个问题。果然,就听他接着道:“如此一来,西北军就应该不止我一个人活了下来。”
廖重海不知道白甲书生和寻小子这一老一少在打什么哑谜,只觉得听得云里雾里,脑袋抽痛。费脑子的事情他向来不愿多干,于是就只好又端起碗连干了两碗。李宜欢倒是隐隐约约把握到了些什么,但是还是没有个头绪。
好在没让两人头疼太久,又听陈寻道:“之前在吴有方的太守府我已经听说了那位吴大人的荒唐事迹,如此来看,当时的行军手令确实不是朝廷给的,不然这位吴大人再如何玩忽职守,也不至于丝毫不知。这么一来,那人也就不会是朝中之人了。”
白甲书生赞许地笑了笑,示意李宜欢给他倒下一小杯温酒:“所以,你方才所言,西北军还有人活着,我是绝对赞同的。”
廖重海依旧一头雾水,只好一碗接一碗。但李宜欢显然已经明白了那二人在说什么。他睁大眼睛看着身前的两人,两道细眉弯出夸张的幅度,不敢置信地说道:“通敌?你们说有人通敌?这怎么可能!”
白甲书生放下酒杯,轻呵了一声,反问道:“有何不可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