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对于自己在淞沪开战以来取得的战果,在国际上引起的关注和震动,李学文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并不是特别了解。 军事虽说是政治的延伸,但是军事上的胜利,往往能反过来推动政治博弈的走向。 尤其是在各大国对华日战争走向的预测出奇一致的时候,李学文在杭州湾的大胜,向国际社会证明了,国军有能力抵抗鬼子的进攻,甚至能在局部战场上给予鬼子重创。 这不仅是一场战术层面的胜利,更是一次强有力的政治宣言,让那些原本认定华国几个月内必定投降,为了各自的远东利益,准备对鬼子妥协的西方大国们,不得不重新评估华国的抵抗意志和战争潜力。 当发现国军能持久的顶住小鬼子的侵略,战场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后,那些原本抱着‘对日妥协’来维护自己利益的西方大国们,开始重新调整对华策略。 反应最快,最明显的就是德三和苏俄两国。 德三内部,原本在内部亲日派“华国速亡论”中占据下风的国防军和工业势力,在大胜的杭州湾登陆战,以及打的勉强称得上可以的首都保卫战后,一时间重新振作了起来,和内部的亲日派打了个旗鼓相当。 原本亲日派推动的一系列计划,暂时停了下来,双方重新开始互打口水仗,但是军售仍在正常进行。 苏俄这边为了让国军拖住鬼子的关东军,力求将鬼子牢牢的牵制在国内战场,则是直接加大了援助力度,在武器援助上,比原时空更早,更大量。 单单是最近谈好的坦克援助,就比原时空翻了一倍,而且还有更多的重炮,飞机正在商谈,苏俄那边相当的好说话,只要不离谱,基本上都能通过。 其余的英法美等西方强国,也在暗戳戳的给小鬼子使绊子,从暧昧的绥靖政策,转向到有限的支持。 一些军火装备采购的事情,双方已经开始进行洽谈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