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年第四十八章-《似水年华静静过》


    第(2/3)页

    几架高大的电线杆屹立不动,黑色的电线似琴弦横亘长空。燕子停掠其上,呢喃琴弦。碧绿的树木密密相连,像起伏的绿色波浪。风乍起,波浪滚滚,涛声阵阵,巍巍壮观。

    池塘边,柳树依依起舞,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另一幅朦胧的天空美图。荷叶田田水上,荷花娇艳欲滴。有鱼儿跃出水面,激起层层涟漪。

    有勤快的人们开辟出菜地,时不时荷锄戴笠在地里劳作,一副悠然南山下,陶然于心中的田园美图。

    常常凭栏久伫立,看风看雨,观云观天……雅醉心于凭栏所眺……

    雅家住在五楼,她常站在后阳台上凭栏远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田地池塘,真是一副悠然南山下,陶然于心中的田园图。绿荫深处,常传来各种鸟儿的鸣叫声。夏日晚上,青蛙、蛐蛐放开喉咙展开歌唱比赛。有时还能听到鱼儿跃出水面的哗水声……

    家里总是有剩饭剩菜,尤其是米饭,隔一夜便倒掉了。一日看一本有关佛教的书,里面一则小故事触动了雅。

    故事是说一个寺庙里,一位妇女为寺庙做饭,因有剩饭倒掉,引来了成群的老鼠。妇女很厌烦,拿棍子驱赶老鼠,老鼠死的死,伤的伤……寺庙里老鼠少了。那妇女一日上山砍柴摔断了腿。

    她觉得自己日日吃斋念佛,为何神不保佑她, 让她摔断了腿。正当她自怨自哀时,神出现了,神说:“众生平等,老鼠也是生命,老鼠无非吃些你们不要的剩菜剩饭,并不损害你什么,你却把它们打得缺胳膊少腿的,你这是在造孽……”妇女很惭愧,从此不再驱赶老鼠,她的腿也好了。

    雅家虽住在五楼 ,却有老鼠光顾,还有蟑螂、蚂蚁出现。楼下便是田地树林,难道地里没有足够的粮食喂饱它们?

    雅家的剩菜剩饭平时都扔垃圾桶里,但读了那则故事后,雅便改变了主意。她把不吃的食物扔到楼下的林地里,这样就可能被鸟儿,鱼儿,老鼠,虫子,蚂蚁等吃掉……它们在楼下有了食物裹腹,就可能不来光顾雅家了。

    象西瓜子、南瓜子等雅也会甩到楼下土地里,说不定来年地里能长出西瓜南瓜呢。

    雅的外婆五岁开始吃斋念佛,吃素吃了一生。雅小时候她还吃鸡蛋,后来听人说鸡蛋会孵出小鸡,也是生命时便再不吃了。外婆在雅家时,家里就做两锅饭,一锅荤的一锅素的。

    雅的妈妈却是信基督的,雅姊妹们小时常随妈妈到教堂听教祈祷。雅在学校接受的却是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进入青年时才觉人生迷茫,遂综合了这几种思想:凡是教人向善的信仰都是好的,她都持赞许态度。

    剩菜剩饭有了新去处,雅是蛮高兴的。

    (二)

    世外桃源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指与社会现实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记载:一个渔夫只身划船进入一山洞,发现一座桃源。这里的居民男耕女织,大人小孩均参加劳动,没有赋税和徭役,人们的关系十分淳朴亲切,到处是一片安乐祥和的气氛,与外面的世界隔绝。

    世间的人大概都向往住在世外桃源吧,既便是那帝王,他的内心深处大概也氤氲着桃花的芬芳,沐着和煦的阳光,闭眼尽享鸟语花香的美妙吧……

    若人生来不为功名利禄所累,不为衣食住行奔波,那婴儿般开心灿烂的笑是否会长驻脸上?是否暮年的皱纹里也舒展着和煦的阳光,而不是川纹饮恨眉间沧桑布满容颜?

    若我们生来便处在一个如世外桃源般的住地,民风淳朴,家和邻睦,丰衣足食,我们是不是就不会看到听到诸多人间悲剧、黑暗?

    雅自来到这个工厂遍地的城市,便汇入为生活奔波的日月星辰湍流中。呼吸清晨的清新空气,看朝霞弥布满天已是快乐,看晚上星空深邃皎月当空已是愉悦,能补一个惬意的懒觉舒展下疲累的神经已是奢望。日常中更多的满足便是在家时的凭栏远眺。

    雅家住在五楼,推开后门,倚在黑色铁艺栏杆上极目远眺,平静美好之花便在心中徐徐开放。在乏味的一成不变的日常中,这份平静弥足珍贵。雅常常静默地倚栏,久久不愿收回酸涩的眼晴。这双眼睛曾经灵动澄澈,白日冗长的工作,夜深对着手机痴迷难移,已将它折磨得困涩无光,迎风见日便流泪,虽然无关心情喜忧。如今的它竟不蹙眉眯眼便无法看清物什。她自纵容着自己的任情而无视它的花容凋残。

    在家若有闲暇,雅便东施效颦古人凭栏,目至所极,思达八方。目至极处是黛苍的连绵群山融入天际,幻化万千的云似从山头爬过,然后尽情舒展身姿,在湛空绘制瑰丽画卷。云在阳光的爱目中变幻着色彩,霓裳羽衣旋舞于天际,有时是泼墨写意中国画,有时是墨云滚滚波澜壮阔,饱醉了众生观赏的眸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