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此言一出,朝堂上的重臣哪一个不是耳明目聪之辈,都是浑身上下长心眼的人物,顿时接连有几名大臣站了再来出声附合王文之言。 不过,赞成王直之言的也不少,虽然大臣们都表现得很斯文,都引经据典的涛涛不绝,可不大会的功夫,原本静寂的朝堂之上又吵成了一片,面红脖子粗有原形壁露的架势。 朱祁钰的脸色这才渐渐地好看了些,望向王文的目光也多了几丝赞许,这位王文,正是心腹太监王诚引荐之后,由他自己亲手提拔上来的,如今,果然起了大用。而如今站出来的那些大臣里边,其中就有不少是自己登基之后提拔上来的大臣。 朱祁钰不由得暗暗庆幸自己的亲哥哥亲征时带走了大量的文武重臣,不如此,怕是自己还真难得有那么多的官位来提拔那些心腹。 “陛下,臣有一言!”这个时候,一声清朗而浑厚的嗓音让朝堂之中的杂音陡然一滞,发言者,正是那最开始禀报这个消息的兵部尚书于谦。 “于爱卿有何良策,但言无妨。”对于其他人,朱祁钰或许信不过,但对于于谦,朱祁钰有种莫明的信任,于谦让朱祁钰明白了一个道理,他于谦是一位对大明朝庭忠心耿耿的良臣,而且还是一位懂得权变,懂得揣摩人心的臣下。 于谦恭敬地答道:“陛下,也先在我大明疆域之内流窜月余,向来是以太上皇为饵,以期能获大利。若是也先想释太上皇,早就该释放了,又何必等到今日?况且,放了太上皇,他手中无质,我大明北疆数镇之雄兵即可再无顾忌……” 听到了这话,不管是反对接太上皇还是愿意接太上皇回京师的大臣们全都露出了一副深思与恍然,朱祁钰的表情亦越加的和悦起来,因为于谦分析的实在是有道理,至少朱祁钰也觉得,如果自己是也先,除非智商突然丧失为零,否则,怎么也不可能把自己的亲哥哥给这么轻易地放回来。 朱祁钰扫了一眼朝堂之内陷入了沉默的大臣们,和颜悦色地道:“于爱卿言之有理,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若不遣使回应,天下人还以为我大明怕了他区区瓦刺,所以,臣以为当遣使。臣这里在有两个人选,望陛下恩准。”于谦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头埋得更低了一些。 “你且说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