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永乐末年,各边镇守宦官日渐其多,作威作福,大有将总兵官取而代之之势了。史载:“自文皇任宦官监军分镇,遂至擅用威福,激生事端,一时边镇总兵为所胁制,往往畏之。” 随后,镇守太监的头衔终于正式出现。洪熙元年二月,仁宗,也就是朱祁镇的祖父朱朱高炽“敕甘肃总兵官都督费、镇守太监王安”,这便是正是地给予了太监镇守之职称。 而到了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谋反,宣宗遣指挥谭顺、内官黄让、内使陈锦助平江伯陈碹镇守淮安,这就表明了宦官已经开始担任内地镇守。 而至朱祁镇在位的十数年中,由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福建爆发了叶宗留、邓茂七起义,当时的朱祁镇一次就派出了多名宦官分守诸府。 而至土木堡之败后,朱祁钰这位好弟弟继续发扬光大自己兄长的风格,凡各地险要之处,都设立了镇守太监,短短大半年,就遣出了数十名宦官镇守或守备各地,而最高职位的镇守太监连同总兵官、巡抚都御史,被人称为三堂。 “……只是陛下,您这么做,会不会被别人用心之人,攻讦您败坏祖制。毕竟,宦官分镇各地,源至世祖,仁宗皇帝更是明诏而正镇守太监之名。”袁彬拧起了眉头,颇有些担忧地道。 “无妨,哼祖制,论起祖制来,当以太祖皇帝的祖训为先。”朱祁镇咧嘴一笑,露出了一口森森的白牙,份外铮亮。“正所谓世易时移、变法已矣,今,既然宦官镇守之制已成弊端,危害我大民军民,等于危害我大明江山社稷之基石,焉能不除之,莫非非要等到我大明弊端丛生,危机存亡之秋不成?” “可是陛下,您乃是上皇,而非当今天子。”袁彬一咬牙,耿起了脖子道。 -------------------- PS:保底第一更到达,大伙瞅,下午带宝宝出去玩玩元旦节,总得陪陪孩子,晚上争取再来一更,身体好了,总不能对不起童鞋们的支持。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