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长夜未央(上)-《权握天下》
            
            
            
                
    第(2/3)页
    “无妨,朕自己想等。”阳玄颢一边笑说,一边扶尹韫欢起身,动作不见亲密,但是,宫人仍然乖巧地退下。
    寝殿的门悄然关上,尹韫欢一边顺着皇帝的话说笑,一边心思疾转,思索皇帝突然驾临的原因。
    ——总不会是见了皇后,忽然想念旧人了吧?
    尹韫欢并非不知分寸的人,出身于尹氏那样位高权重的寒族家门,她比任何一位后宫都更加深知分寸二字在处世经历中的重要。只有掌握好这两个字,寒族子弟才可能出人头地。
    尹韫欢所受的教育与世族闺秀相比,还是有许多细致的不同的,最显著的便是如何对待机会。世族对机会同样看重,但是,他们被要求把握最好的机会,尹韫欢却更多地被教育着要善于把握每一个机会。
    阳玄颢的到来明显是一个机会,等他真正道明来意,这个机会就更加清晰了。
    尹韫欢明白,却也在犹豫——这是一个机会,却更可能是一场豪赌。
    以她今日的地位与处境,一场输赢未定的豪赌实在是不应该参与的,可是,如果赌赢了,便是一生的尊荣。
    诱惑非常大,但是,尹韫欢想到方才刚分开的儿子,一种更大的渴望抵挡了这种诱惑。
    再大的尊荣也比不上儿子重要,相比较未知的可能,尹韫欢更愿意握紧现在的幸福。于是,她款款道来:“臣妾不敢议论朝政,但是,听陛下方才之言,臣妾倒是有一句心腹之言——过程中是否有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是否错了。请陛下详思。”
    阳玄颢若有所悟。
    叶原秋将这番对话一字不落地禀报给了紫苏,还是紧赶着,在紫苏刚起身时禀报的。
    紫苏听了之后,好一会儿没有说话,随手拿起妆台上的一只象牙梳,有一下没一下地理着头发。殿内没有其它人,叶原秋不敢出声,只能等紫苏的反应。
    “我想听华妃给我读书,你去请一下吧!”紫苏沉默半晌,再开口却没有谈及尹韫欢,叶原秋没有表示疑惑,领命离开。
    华妃有些困惑,但是,紫苏面前,她仍然温顺恭谨,没有流露出一丝困惑的情绪。
    紫苏喜欢独自静静地看书,但是,有时候,她有会让别人将书读给她听,读书人一般都是叶原秋,偶尔,她也会请谢纹与尹韫欢来做一次,其它后宫还没从未有过这个机会。
    “就从这页开始吧!”紫苏微笑着递过一本书,正翻开,等华妃接过后,她便坐到一边的榻上,端起茶盏,慢慢啜饮。
    华妃接过去书,略扫一眼,便知道内容了,躬身行了礼,才坐到圆凳上,开口诵读。内容是《圣清通鉴》中宣宗朝的下篇,正好是确定储位的那一段。
    从“帝爱长子,兼元后屡失君心,更疏嫡子……”开始,一直念到“……公主之势自此而起。”紫苏叫了停。
    “华妃平时读史吗?”紫苏问得温和平静。
    “偶尔读一些,不太懂。”华妃答得谨慎。
    紫苏搁下茶盏,笑道:“哀家也有日子没读史,这一段也是随手挑的,华妃读过吗?”
    “读过。”《圣清通鉴》是世祖下令编攥的,有身份的人自然都是要读的。
    紫苏扬了一下眉,继续笑道:“读史应有感于心,华妃对方才那段有何感想吗?”
    “臣妾愚昧……”华妃不敢轻言。
    “愚昧?”紫苏轻笑,“过谦了。哀家最喜欢最后那句,一语中的!策立之功……孝仪公主以此为凭始涉朝政,以经此为凭权倾天下。”
    华妃一直低着头,听得却是很清楚,明白太后是什么意思,但是,一时之间,她却连解释都不能,不由暗暗懊恼。
    紫苏似乎未察觉,依旧饶有兴致地评论着那段历史的得失,华妃心中有事,不由觉得太后的每句话都似有所指,心中越发忐忑难安。
    “……本朝因此严禁宗室女眷直接涉政,若非圣烈大皇贵妃的特殊地位,这点限制只会更加严格,不过,即使是圣烈大皇贵妃也从未轻涉储位之事,普通后宫更是从不被允许言及储位。华妃,哀家一直觉得你们都很谨慎,也很懂规矩,让皇后很轻松,也让哀家很放心。”
    “……是。”
    “有些事是不能做错的。”紫苏微笑,“做错一次就没有机会再改了。”
    “娘娘!”华妃一惊。
    紫苏并不理会:“哀家累了,叶尚宫,送华妃回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