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把脉漕河,治病救国-《光宗耀明》
第(2/3)页
李三才却依旧跪着:“登基大典,臣衙务繁重未能亲贺,陛下恕罪。今睹天颜,得见陛下神武锐意之姿、勤勉英断之贤。臣欢欣鼓舞之余,还有一事要请罪。先有漕粮代运,臣不得不暂代新建伯佥派运军;后有漕河多事,今岁漕粮漂没耗损较去岁见涨,罪在臣巡漕不力。还请陛下治罪!”
“你本就提督军务,新建伯那时在京仍有公干,你这是敢于任事。漕河多事,也不能尽数归咎于总督漕运部院。”
朱常洛也在观察他。
说了这些早就准备好给他的意见之后,朱常洛又叫他平身。
这次李三才谢了恩,然后站了起来。
“照例赐座。”朱常洛招了招手,“漕河堪称国之命脉,如今弊病丛生不必讳言。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万不必讳疾忌医。卿等都是国之干臣,谈到治病医国,那都是圣手了。一道为漕河把把脉,这漕河之病若能治好,朕至少可以多活十年。”
李三才感受着皇帝说话做事的风格。
这……和他之前想象的很不一样。
从去年登基到现在,朱常洛也算调教这些重臣大半年了。
如今沈一贯他们很习惯,只有李三才一个人节奏乱了。
开口就是漕河弊病丛生吗?那他总督漕运快两年,今年比去年还差一些,也没有什么大方向上的“治病”措施,岂非庸医?
现在成了让皇帝多活十年的事。
心事重重地刚坐到软凳上,李三才又听到皇帝问他:“朕御极后,朝野多有称颂漕台贤能。李三才,你熟悉漕河,你先说说,漕河症结在哪里?”
于是他又站了起来。
“坐着说,慢慢说。”皇帝期待,并且鼓励。
李三才正好再谢个恩,拖延一下时间。
又是上来就问症结,相当于要先承认漕河就是有病。
总督漕运的人如果说不出个一二三四,那还“贤能”吗?
可那些症结说了又有何用?说得多深?
“臣窃以为,漕河症结有五。”
御前奏对就是这样,一问一答之间,节奏快,支支吾吾就是大问题。
李三才的大脑飞速运转,语气显得凝重,这样语速能够慢一点,给自己争取时间。
“其一,河工之难。”他决定首先把问题推一个到总理河道衙门,“水无常形,旱涝不一。漕河贯穿南北,地势高低不平。此处淤积,彼处溃堤。河道衙门每年虽用了许多财力物力人力,漕河还是免不了要限于水情、天时,不能往来无阻。”
说着这些时,他或者看看皇帝,或者看看其他人,是一副正在剖析情况、交流想法的架势。
实则是看大家的反应。
但大家都是合格的老演员了,并没有明显的反应让他捕获到什么有用信息。
神情体态写满四个字:不置可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