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宰执天下-《光宗耀明》


    第(2/3)页

    随后如果有问题,有官方身份,都察院就可以出面去查、去追缴。

    陈荐听着皇帝的解释目瞪口呆:“陛下,这样一来,大明得选任多少官员……”

    “官多不是问题,冗多而无实事才是问题。”朱常洛很自然地说道,“若算上全部吏员和役差,大明需要俸粮养着的官员、吏员、卫所兵卒、雇役总数还少吗?名正言顺,以后都该是公差。”

    说罢环视了一圈,然后才道:“总体而言,是让天下读书人都以薪俸来代优免;不愿出仕的,那就从农工商入手,发家上进。匠籍已除,民间也不该鄙薄什么商籍了,都放到台面上,都是民籍。倒是官员亲属经商的,要有个条例。”

    朱常洛看着沈鲤:“权柄在握,以权谋私自然免不了,但规矩要有。为官思报国为民,至少七品官以上铨选时都要看廉捷。朝廷把财计管得充裕,百官待遇能优渥,养家不足虑,诸多开支有公办银,这已足够。大贵之余又想大富,不是不行,有人能凭本事,经得起查,朕都欢迎。”

    沈鲤摇头微叹,似乎看到了鉴察院的未来。

    说白了,恐怕主要是查贪污、查以权谋私吧。

    这是永恒难题,吏治清明,谈何容易?

    朱常洛还补上一句:“将来赃罚,尽入国库。朕受命于天牧守大明,便如大明头脑神魂,百官是手足脏腑,士绅百姓是骨肉。钱这一字,恰如血液,哪里都要,整个大明都靠它来滋养。君子不必讳谈利字,把它说分明了,对君臣好,对官民好,对大明更好。”

    泰昌八年三月初的这次君臣对谈是赤裸的,是深远的。

    皇帝描摹的大明未来图景还只是图景,但他开始谈论本质的东西,希望群臣都从这个明确的线索入手,厘清全部事务,统一思想。

    为了更长久、更稳健地享受一国之君带来的利,所以皇帝要放权于宰执,君臣共治。

    为了满足全体官员和公差的利益,朝廷要在道德和纪律要求、公务执行和监督、防范和惩治手段等多方面保证税收,做好支出。

    为了让民心始终向着朝廷,君臣一方面要改善小民处境,一方面要做好分配的事情。

    钱的流动确实是血液和命脉,是线索。

    人生在世,先活着,再繁衍,而后有发家、荫及后人,君臣和朝廷本就是要为所有人都做好保障、规划好出路。

    只要有希望,这希望看得到,那就没有大问题。

    剩下总有些脑筋转不过弯来怨天尤人的,也有些欲求不满铤而走险的,那又怎么样?

    国就是以武力为基础的,就是保障大多数人已有利益的。

    说一千道一万,朱常洛只强调一点:论人数,普通百姓比士绅大户多多了。

    士绅大户祖上全都是王侯将相血统高贵吗?不都有真正发家的第一代?

    天下哪里缺士绅大户,除了谁,自会肥了谁。

    这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要成就这一步自然不容易,至少是要岁入数千万才行。”朱常洛总结道,“朕不急,卿等也莫急。关于这个钱字,也是极大学问。先绝了北患,让大明从各藩国也有源源不断的岁入再说。在此之前,卿等先守此秘,朕还要找时间多与卿等深谈。朕思量多年的诸多法子,卿等一一推演佐证,逐步施行。”

    说罢徐徐看了看众人:“有些臣工将来恐怕致仕了,但有些还会在。如今御前的各位,便都当自己已经列身奉天殿国务会议。大明将走向何方,这是君臣共同的责任,恰也是君臣一同握着的权柄。枢密院今日没来,朕的决心你们都知道。朕自可在此事上一言而决,但这不好。朕所虑过激之处,诸事轻重缓急,朕也并非听不得劝。朕想为国谋长远、求治于诸贤之诚,卿等若有同志,今后该放下迂旧成见,像朕这样坦诚商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