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天子论学-《光宗耀明》
第(2/3)页
这是太常寺里的官员之外,皇帝第一次面对这么多的普通士子宣扬他的治学取向。
对整个大明来说,这自然十分关键。
天子的学问论述并不玄,反而很通俗。
或有一些饱学之士仍能从一些细节角度去反驳一些东西,但至少绝大多数人是找不出破绽的。
能够自洽贯通,不是学问大家又是什么?
而后,这一场讲学并未结束,接着便是博研院供奉们在殿外分数处展示的实验。
从大名鼎鼎的“千里眼”,到刚才那讲坛的传声之妙,还有折光为虹的棱镜,包括铁球落地、铁浮于水……
实验本身固然令人称奇,但“学以致用”才是根本,博研院的供奉们也会解说一些将来可能的用途。
一时不知多少目前只流传于博研院内部的新名词从他们嘴里讲述出来,宋应星像逛庙会一样应接不暇。
朱常洛则已经回到藏书楼后面的原先王府的藩王和正妃寝殿院落里休息了。
这是王府里仍旧保留下来的最后一部分了。
现在,是伴驾官员和山东官员们在这里。
其中最阿谀的,当然是从曲阜赶来的孔尚贤。
皇帝的下一站就会从泰山西面直接先去曲阜。在那里,他还要去一下孔庙。
谁都知道皇帝这并不是要尊孔,他的学问已经不将孔子看做至圣。
皇帝只不过对孔子治学的态度、为人的道德要求表示肯定,顺便嘛……后人不肖,孔氏出了这么多事,皇帝只是对天下表示他尊敬的是孔子这个先贤本人,是学问本身,而非儒门。
“只称先师?”
朱常洛似笑非笑,孔尚贤跪在地上高举奏疏:“臣等阖族共情,还望陛下恩准。今日受教陛下学问大道,如聆仙音,臣更加惭愧。先祖在天有灵,见后世子孙以先祖大成至圣先师名号洋洋自得,恐怕也惭愧难当。”
朱常洛漫不经心地说道,“夫子所处之世确实是旧制已然礼崩乐坏,其学问于当时自然是一时大成。”
“当时有成,如今却恐怕有误后世学子精益求精,那却失了先祖盼天下人知书达礼之本意。”孔尚贤仍旧叩请。
“你们以为呢?”朱常洛问了问方从哲等人。
方从哲斟酌着说道:“衍圣公精研格物致知论,学问之精进,天下无人不知。今孔氏族人共请,臣以为可以议一议。”
“议一议?”朱常洛笑着看他。
“正是。”方从哲点头道,“陛下出巡授业天下学子,恐怕仍有不少愚顽之辈不能领悟精义。夫子封号,京里议起来,朝野自然都会议起来。”
谢廷赞不由得看了他一眼:是个非常懂上意的人,能成为八相之一,并非无因啊。
“说得也有道理。”朱常洛肯定了这个意见,随后看向孔尚贤,“搞出阖族共请的事,未免着相了。家大业大了,哪一族不会出些卑劣子弟?夫子一脉树大招风,你们如此惊惧,倒叫有些人议论朕和朝廷逼迫过甚了。”
孔尚贤满背冷汗,跪在地上说道:“臣与族人确实是诚心醒悟,这既是臣等治学之谦慎,也是臣等治家之严明。为子孙计深远,正该戒骄戒躁。”
“那确实难为你了。”
朱常洛顿了顿之后,让他先起了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