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备粮,过冬-《光宗耀明》


    第(2/3)页

    “这是个好机会,交给你们去运作吧。”朱常洛把国书让他们传看了一下,“朝鲜贡来金银总计六百万两,另有货物巨万。名曰进贡,实则要从大明购得大批物资,以助朝鲜新朝开国惠及万民。六百万两之中,四百万两就能在大明购得不少东西,这笔银子交由你们来运作。”

    他特别看着赵世卿:“今年的江南新粮,还有盐、铁、棉麻,你们可以让江南明事理的大商大族参与进来,赶在明年使团启程前运抵直沽。”

    “臣代江南百姓叩谢皇恩。”

    赵世卿知道这是皇帝给他们的一个工具。四百万两的一笔大生意,赚头不少。所谓明事理,当然是不添乱,愿意随着新政走。

    朝鲜改天换日之后,和大明之间互通有无的程度将是空前的。

    从倭贼进犯朝鲜一直到今时今日,朝鲜已经凋敝了二十年。衣食住行,没有不缺的。

    这回大明在朝鲜的方略之所以能顺利,一是因为武力确实太有优势,二也是因为朝鲜民心确实思定了。

    谁当王,关普通百姓什么事?只要能鼎定朝鲜局势,不至于连年战乱,就已经是明君了。

    何况大明皇帝陛下目光长远,威望无可匹敌,正准备收揽朝鲜百姓的民心,让他们甘为大明子民。

    因此这回赠不是供朝鲜权贵享用的绫罗绸缎好瓷巧器,而是大宗的基本生活物资和生产工具。

    朱常洛又对刘若愚说道:“再去告诉昌明号,让他们从北边多采购些牲畜。朝鲜这六百万两金银,都换成货物给他们。”

    “是。”

    朱常洛接着对赵世卿他们说道:“道理要跟江南大族讲清楚。田地收成始终有限,粮食虽然必须保证要多产,但江南富余人力财力,从工从商还可盈利更多。北疆各族、朝鲜、将来的西域南洋,都要买大明好物。朝廷为他们开创新的财富机会,他们按律例政令来完税,这才是长久之计,眼界放开阔长远些。”

    “臣等谨记。”

    “去吧。等朕回京之后,明年就该颁旨地方改制了。这东都,将来承继南北货物流通,又要东向琉球、东瀛。江南士绅能看得长远的,就知道该抓住机会。”

    裁撤掉南直隶,但给出一个新的区域中心。

    这就是给江南洗牌。

    朱常洛再回南京就只是略作停留,主要是等诸多东西装船。

    借来的三千万两银子,借这个机会在江南采购的一批物资。

    南巡嘛,一路自然会让运河钞关为御驾让路,运力有所损失。既然如此,船队最好别空着。

    呆在南京的最后一天晚上又是赐宴,这次除了南京诸官,还有受邀来的江南士绅代表和耆老。

    次日临行前,成敬和李成梁都在码头上。

    礼毕之后,朱常洛本拟登船,忽然停下了脚步,转身走向他们二人。

    “保重身体,好好颐养。”朱常洛一一双手握着他们的手掌,“朕下一次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来江南了,你们就肩负重担,不能轻离。”

    成敬的眼眶红了红,对皇帝这意外的举动十分感动。

    “老臣谨遵圣谕!”

    李成梁看着举止随和的皇帝,目光从他的眼睛上离开弯下了腰。

    “陛下一代圣君,臣岂不效死?”

    朱常洛闻言笑了笑:“盼用不上宁国公效死。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宁国公,成守备,江南就继续仰赖二位先镇守大局了。”

    说罢这才转身登船,留下身后再次拜倒山呼万岁的南京臣民。

    鞭炮齐鸣之中,御驾扬帆缓缓启程,沿着秦淮河准备入江。

    朱常洛站在外面,向岸上挥了挥手,随后继续凝视着南京城。

    这座城,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极高的地位,也有说不尽的故事。

    但现在,它代表的是这个大明里守旧的那些力量。

    朱常洛以天子之尊,携无上威望,准备先剥离它对这个大明的一些重要性。

    这一点无人能挡。以大明之大,断不容某个过于庞大而重要的地方势力不断拉扯着她前进的脚步。

    为此,他已经替江南考虑了很多,开辟了各种各样的出路。

    既有朝堂上出仕受拜为相的尊荣,又有坐上新时代工商大船的财富机会,更是直接免除了五府白粮这个压了苏松常嘉湖百姓二百余年的重担。

    他当然是仁君。

    朝鲜那边大杀大抄,潞王和朝鲜文武从那些本土大族手上挖出来的财富堪称惊人。与大明所谓的世家大族不同,也许仅仅曲阜孔家能与之相校。那些朝鲜世家大族,是真正在显位上盘踞了一代又一代,累积的财产实在过于庞大。
    第(2/3)页